——成都演艺集团谋求战略转型
2014年开启,成都演唱会市场新一轮的厮杀再度开启。在陈奕迅、李宗盛等接近十场演唱会的背后,成都演出“大亨”——成都演艺集团目前确定引进的仅仅只有林志炫演唱会。“成都流行音乐演出市场如今鱼龙混杂,单纯引进演唱会已经风险大过收益!”成演集团总经理业丹直言。在这个一不小心就可能亏损的市场,成演集团开始主动收缩阵线,转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涉足青年文化创意中心的打造,让成演的文化产业链更加完善。
A
“卖过的门票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
去年12月,成都演艺集团一位新聘年轻人查看成演历年举行的演出后,在其微博上感叹,“成演卖过的门票,如果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了!”这当然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然而它的背后,成演曾经在成都流行音乐演出市场的独领风骚却是事实。
喜欢看演唱会的人应该对成都2007年以后的演出市场记忆深刻。伴随着张学友、刘德华成都演唱会的大获成功,这个曾经的商演“滑铁卢”开始渐渐升温。然而成都明星演出市场开始疯狂当属2008年。那一年上半年,成演集团就把费玉清、崔健两位乐坛常青树请到成都。此后,成都遭遇“5·12”汶川特大地震,但成都演艺集团却加快了引进演唱会的频率。总经理业丹敏锐意识到:大灾之后,文艺演出正好可以提供文化慰藉。他的判断没有错,那一年,成演在下半年引进的蔡依林演唱会等演唱会大卖,尤其2008年12月31日在省体育馆举行的蔡琴跨年演唱会盛况空前。2009年,草蜢、梁静茹、陈绮贞等歌手相继被请到成都。当年的夏天,成都演出市场明星演唱会的频率,达到了每周一场的密度。
当然,2009年最引人瞩目的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造访成都。当年9月22日这天,多明戈和宋祖英在四川省体育馆引吭高歌,现场5000多人挤满体育馆,这场高雅音乐的演出以最完美的效果在成都演出市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成演开始主动培育市场,打造演唱会的各个档期。中秋节档期曾经邀请了王力宏、蔡琴助阵,王力宏的成都站演出是其全国巡演中票房最好的一场。而跨年档中,蔡琴、那英、张信哲都曾担纲过主角。尤其是2011年1月,张学友在四川省体育馆连唱三场。尽管演唱会最高门票创下了3990元的天价,三场演出仍然全场爆满。到了2013年,成演居然再度大手笔把格莱美一众巨星请到成都,让挑剔的成都歌迷在家门口就看到了一场世界级的演唱会。
即使时至今日,已经从成演离职的员工仍对成演打造的诸多第一津津乐道:1999年第一个在成都演出市场引进芭蕾舞剧《天鹅湖》,从此让成都岁末必看芭蕾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第一个在成都引进音乐剧《猫》,让成都观众在家门口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第一个提出演出贺岁档的概念;第一个把国外演出巨星请到成都……
B
从引进明星到自主打造产品
然而,还在成都明星演出最疯狂的时候,成演集团总经理业丹就已经看到了演出市场模式的先天不足:演唱会的定价权其实完全掌握在明星的经纪公司手上,作为演唱会的引进方,并没有太多话语权,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演唱会成本高企。或许有人会说“演唱会完全是市场运作,明星要价太高,完全可以不接招,或者演出商联合起来谈判。”但在一个门槛低、充斥着热钱的市场,演出经纪公司有的是条件待价而沽,这让后来的演出项目变得越来越像赌博:如果运气好,大赚一笔。运气不好,亏损。这显然不是一个打算长远发展的文化企业的正常模式。业丹说,“如果成演还和一般的演出商一样,抢流行音乐歌手、抢演唱会,这种最简单的打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2013年12月,一部没有任何明星、也几乎未经过任何宣传的儿童剧《巧虎》在成演所属的剧场上演。两天三场演出,场场爆满。让业丹再度意识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重要性。“我们以前有过打造音乐剧《金沙》的经验,从《金沙》走出的姚贝娜,如今已是国人熟知的人气歌手。成演完全可以成为经典剧目的打造和生产的基地,甚至打造自己的明星。”
1月初,《花木兰》系列儿童剧的筹建班底开始投入运作:和成都各大剧院知名编剧、导演频频接触,暗中物色成都原创文艺圈最优秀的演员……业丹有一个计划:从2014年开始,每年打造不低于5部以上的剧目,三年内准备出品20部左右的作品,包括儿童剧、舞台剧等等。这种本土生产的剧目,省内各艺术院团也有出品,那成演的制作相比之下有何特点?业丹认为,成演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把作品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让产品出炉后不是很快束之高阁,而是使其和更多的观众见面。他计划打造的《花木兰》首部作品是《花木兰之金沙森林》(暂定),“因为作品要从成都开始演出,必须具有贴近性。”此后,更加具有全国视野的作品则运作至全国举行巡演。
在推出“成演造”作品的同时,业丹还希望能够自主打造明星,“比如把成都有潜力的本土明星向全国甚至国际的各种演艺比赛中推送,让他们从成都出发,去占领全国的舞台,而非任凭现在的明星说了就算。”
C
拓展产业链打造青年创意中心谋转型
成演的转型之路远非自主打造演出的原创品牌这么简单。这个文化产业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在2012年年底时已经开始入股明堂青年创意中心,迈开了多元发展的步伐。
成都奎星楼街55号,两株古老的银杏树在冬日洒下一地金黄。银杏树背后,原民盟成都社会大学的大楼,被重新打造成极具现代感的黑色建筑,这里就是青年创意中心。业丹介绍,从2013年8月结束装修至今,中心已有30多支文化创意团队入驻。“成演一直以来都专注于演出市场,但是一条腿走路显然容易跌倒。”因此2012年底,成演携手成都明堂盛世投资公司,开始筹谋把陈旧的民盟社会大学大楼盘活。业丹的合作人、明堂负责人于侃介绍,“我们主要针对青年文化创意团队进行集结,把这里打造成创意人的出发点、集结地、安乐窝和孵化器。”2013年2月,大楼开始动工;8月,装修结束;9月,明堂青年创意中心就开始渐渐热闹了起来。
在30多支已经进驻的团队中,既有追梦的电影人,也有年轻的平面设计师,摄影工作团队,以及初出茅庐的音乐人。业丹说,这种青年创意团队其实在这里成立工作室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明堂提供的平台不一样,“我们可以帮他们找到发展需要的资金,以及物色到更出色的文化创意团队。中心是助其发展的平台,而非仅仅提供出租房这么简单。”
在中心的扶持下,成都乱红工作室出品的短片《逆境》,开始频频在国际电影节上露脸。2013年底,第七届美国密歇根河滨国际影展在美国闭幕,拍摄成本不足10万元的方言短片《逆境》一举拿下了“最佳剧情短片电影奖”;西班牙第51届希洪国际电影节也邀请了影片参加展映。此外,几支电子乐队,也极被中心看好。
业丹说,青年创意中心与入驻的文化创意团队是合作管理经营的方式。随着这些年轻的文化创意团队渐渐发展壮大,作为文化的投入者,也将在助其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收益。如果创意中心的盘子做大,前景还将继续看好。
对做演出起家的成都演艺集团而言,发展、壮大之路有很多,也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