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规律
1、引导用户主动参与电影宣传
狮门影业数字营销部门高级副总裁丹尼尔•迪帕玛表示:“以前,人们习惯了媒体告诉公众哪些电影才是比较好的,但现今已全然不是如此,现在公众的态度更为主动,我们愿意让公众来评论电影的好坏。”
《饥饿游戏》的营销关键点就在于,让观众自以为发现了一部电影,并主动自觉地融入其中,就像角色扮演的游戏,一旦介入就难以自拔。数以千万计的用户通过口耳相传,营造了电影的口碑效应。
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副总裁刘同对腾讯科技表示,一部电影在上映前,其官方微博是没有太大用处的:没有粉丝、没有口碑、没有影响力。这个时候,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大V用户的宣传,并制造类似于#青春回忆#、#小三捍卫爱情#等互动性较高的话题,带动网友参与,并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股热议风暴,从而提高电影知名度。
著名时尚达人吴威对腾讯科技表示,电影的社交营销,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官方的主动营销,而是由电影延伸开来的话题、演员、故事、拍摄花絮等因素。如果这些元素都能符合用户深层次的需求,便能激发用户自动传播,而这种通过社交平台的传播,范围更广,成本更低,可信度更高。
对于“微博大V”的作用,吴威认为,一是起到了引导作用,引导用户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二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洗脑”的作用,让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能获取到电影的信息,并实时参与到话题的互动。
IT评论家黑马良驹曾这样评价《致青春》的社交营销:1、官微共发微博2409条,纪录了电影筹拍、开机等的全过程;2、大V:不完全统计,24个转发微博大V,粉丝总数接近3.7亿;3、创造“赵又廷:你有神经病啊”微博体,频繁让主创参与微访谈,延续微博热度;4、大量影评专家写好影评。
2、节奏把控必须适度
杂志《成功营销》曾总结了《泰囧》在微博传播上的几个重要时间点(以下皆为2012年时间点):
11月8日,《泰囧》官方微博结合“双11”进行推广,以泰国游为奖励刺激网友参与,活动掀起第一个小高潮;
11月28日,《泰囧》发布人妖版特辑,电影中的“美女”人妖身份引发网友疯狂吐槽,短时间内这个话题就被分享了3436次,参与讨论了5676149次;
11月20日,《泰囧》宣布调整档期,视频预告激发网友奔走相告;
12月12日,《泰囧》上映,第一波观影人在网络上讨论并二次创作,意见领袖影响更多人关注电影。
有媒体分析,相比之下,《一九四二》在宣传上受到一定控制,审查通过到上映,不到一个月时间,把积累了将近一年的宣传资源放出去了,会给外界有点过度营销的感觉,观众会有逆反心理。导演和演员也是只有最后十几天的时间可以接受访问,给外界的感觉就是:发行方在不断说这部电影,而这样的电影,是不是并不需要这么过度自我解读?
吴威认为,电影的社交营销,应采取“先紧后松”的策略。在电影上映前的一段时间里,做出大量铺垫,例如对外公布拍摄花絮、人物特辑、主题曲等,以此吊足观众的胃口。而当电影真要上映的时候,电影制作方、发行方不需要再进行特别的宣传,让普通网友主动参与到话题的热议中,效果会更好。
总之,优质的内容与社交媒体的有效融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营销团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控制营销时间点,才能持续地激发用户的喜好。
用狮门影业首席营销官蒂姆•培伦的一句话总结数字时代的电影营销秘诀:“你必须经常给观众一些新鲜的事物,让他们为之惊喜,并设法将这些惊喜持续下去,直到影片发行。”